吃膩銀耳了?
大家好,我是小甫今天推荐一下產於緬甸2000-3000海拔的野生金耳,
可是現今城市對抗霧霾侵害的好物喔。
(文末附有做法)
緬甸的黃耳不是在大棚內料包種植的,而是完全仿野生的環境裡用櫟木培育的。
小甫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將黃耳的培育方法帶回了台灣,
更是在2018年成功種植出第一批的黃耳
櫟木培育的黃耳產量低,逐棵採割是件辛苦的事情,
往往一個工人一天也割不了幾斤鮮黃耳,割完後需置於陽光下暴晒制干,
而後再進行分揀挑選,500公克晾曬出100公克的優質干黃耳,很是不易。
我們的黃耳才用傳統工藝,產地干燥的氣候下
堅持天然晾曬,自然風乾
保持其原有的生物活性和精華
沒有經過熏制的黃耳顏色不均勻
但是一泡水後就會變成黃色。
黃耳的根部通常為灰白、白色以及黑色相見,
其中任何一種顏色多些也是正常情況,不影響黃耳的品質。
金耳生長於林間,有時會被林中的特有菌類附著,於是會有局部顏色呈現白色或者灰色,
無需擔心,這些附著的特有菌類對人體無害,絕對不是發霉有的緬甸人甚至會特意留些這樣的黃耳下來。
曬乾後的黃耳便是這般模樣,黃耳富有豐富的膠質,
蛋白質和多種微量元素,滋補價值遠優於銀耳、黑木耳等種植菌類,
口感也遠遠超過銀耳,比銀耳更加軟、滑、糯,它富含豐富的植物膠原。
別看黃耳干的時候醜醜的小小的一朵,
泡發後就變得金黃飽滿摸起來滑滑的,
膠質豐富猶如凍膠。一般15-20公克可以做2-3人份了。
古代醫學名著《本草綱目》中就有“其金色者(指黃耳)治癖坎積聚,腹痛金瘡”的記載,
認為黃耳是一種“長生不老”的神丹妙藥。
另外黃耳性味甘、溫微寒能夠
▲滋補身體▲止咳平喘
▲防癌抗癌
▲美容美白▲補血